◇张明刚
前言
前些日子,陪假期中的孩子出去玩了几天,先后登临了省内几座山,虽有些辛苦,却也值得玩味。在此就登临之印象简要记叙,聊作共娱。
鲁山之朴
说实话,到鲁山之前,我对之是有些不以为然的。看惯了家门口的蒙山,总觉着蒙山磅礴延亘,幽深蔽日,是很有些大家风范的。尤其又听说鲁山被人称作“小泰山”,更有些不屑:泰山巍峨大气,人文内涵多不胜数,可谓人中伟者,鲁山能有啥?当驱车来到沂源土门镇,远远望见鲁山时,立时觉着其真算是峭拔雄浑、峰峦险峻了,硬朗朗的像个粗犷朴实的汉子。
进得山来,处处古树老藤,耸岩怪石,飞泉流瀑,蝉鸣鸟叫,少有人工筑砌的痕迹,给人的主要印象就是古朴。车行到半山,只有一个简易的停车场,倒也宽敞。旁边有一对村民夫妇摆设了售货摊,多是矿泉水、果汁、点心之类的东西,却也不叫卖,只静静地守着。当遇到游人探问路径、询问货物之时,面容顿时生动起来,开口就是厚拙的本地方言,憨憨直直的,一脸的友善。
上山的路只用粗糙的石块砌成,看上去并不追求整齐和光洁,路径因势就形,或宽或窄,或陡或缓,或曲或折,多了一份随意,少了一份刻意。临近观云峰,甚至有一段路干脆没有铺砌,沙土质的路面潮潮的,没有尘土,更不泥泞,走着别有亲切感。路两边古树参天,灌木丛生。红松、水杉、刺槐、橡子、酸枣等高低错落,大小不一的果实挂在枝头,没有人工修剪,完全是原生自然的状态,平添了许多野趣。“穿越幽谷山林,认识自然万象,体味夏日清凉,储蓄身心健康”可能是人行其中的最好写照了。“适与野情惬,千山高复低。好峰随处改 ,幽径独行迷。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人家在何许?云外一声鸡。”这是北宋大诗人梅尧臣为鲁山写下的诗篇。现在山中虽然看不到熊,也难得听到鸡叫,却可尽享蝉鸣。蝉饮净露,不容有半点污染。林中多蝉,可见山中的环境是宜于蝉的生存的。临近中午,林中的蝉声密集起来,和远处山谷中的飞瀑之响相互应和,独具韵律。
沿曲折通幽的山路一直攀登,直到观云高峰,沿路所见皆为自然景观,极少人工景点,更没有加收费用的设施场所。仅在驼禅寺西邻,有为数不多的小摊铺,出售些特产纪念品之类的东西。行至此处,孩子要买矿泉水,领孩子去到寺门旁的售货亭,一看摊人自顾看书,脸上也看不到讨好顾客的媚笑,连说话也硬声硬气的,一副身外无物的行举。也许其已到“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的境界了吧,我自嘲般窃窃地想。联想去过的很多景区,开发者挖空心思,兴建起这般那样的游乐项目,眼睛盯在游客的钱包上,大有不把游客掏光不罢休的姿态,全然一副市侩嘴脸!这不由人佩服起鲁中人的豁达与淳朴,着实是一副坦坦荡荡的胸怀。多年来我与不少沂源朋友交往颇多,这种印象早就深刻,鲁山一游,这种感受更入骨髓。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