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弘扬两岸一家亲的长篇小说《隔不断的情缘》
◇冯云香
崮文化网 这是一个冬季的雨日,临窗捧读这样一部悠然漫长而又温馨感人的故事。听着窗外雨打大地和房屋瓦片的声音,仿佛我的世界里已经没有了寒冷和悲凉,我沉醉于一个精彩暖人的爱情故事中,慨叹爱情的圣神和坚守的力量,慨叹红尘情缘的深邃和奇妙,书中主人公离合悲欢的经历,以及为爱坚守的传统真谛,令我读出了守望中的幸福和对幸福的守望。
《隔不断的情缘》是一部描写海峡两岸一对年轻人克服千难万险执着相爱和相守的故事,是当今弘扬两岸一家亲的一部经典之作。读它,我仿佛置身于故事之中,默默见证了一场惊天地、泣鬼神的爱情缠绵婉转的两岸放歌。故事中那些温情的时刻,那些撩拨心弦的场景,让我仿佛触摸着温暖的阳光,从发际到鼻翼,从额头到脸颊,从轻轻闭起的双眼到微微张开的耳朵,从温热的躯体到曼妙的灵魂,全都是被沾染了金色阳光的味道;
阅读着文中描写四季景色的文字,仿佛行走于草木荣枯的原野,撩拨和衬托出人物的精神面貌和心理活动。从城市到乡村,从山区到大洋,从海峡到荒岛,让我体验着不同区域的自然景观;而那些形色不同的人物,从主角到配角,从男人到女人,从老人到孩童,从好人到恶人,于烟火人间,体察百味人性;阅读着那些特殊时期的人文风情,从内地到特区,从大陆到台湾,从亚洲到非洲,从太平洋到印度洋,感受到不同的地理风景和不同的人文风貌。轻轻地睁开微闭的眼睑,呼出芳馨的气息,让我大声地喊出:读你,如沐暖阳!
我静静捧读的这本书,沉甸甸的,厚重而质感,留给我很深的思索和很长的回味。它就是我的文学导师??中国著名作家沁香一瓣先生的长篇小说《隔不断的情缘》。这是先生新近出版的自选集十卷书中的第一卷,书籍还散发着油墨的芳馨,令我如痴如醉地阅读了两天。我由衷地赞美恩师的这部小说,同时感到十分骄傲和自豪。
轻掩书卷,静静地回味和咀嚼,深深思索这部小说引人入胜的成功之处。再次忘情地回顾这个美丽的爱情故事,实为扣人心弦,确有入心入肺的味道。这部小说讲的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大陆和台湾海峡两岸的一对曾是抗日老兵生死兄弟的后代子女间的一场恋爱故事。特殊的年代下,两个年轻人的父辈被一条海峡隔断,然而隔断的不是一个海,而是中华民族血浓于水的亲情。一个偶然的机会,主人公洪志春和谢莲在滨海城一见钟情并且以身相许,又因为暂时分离而意外失去消息,彼此在不明生死和杳无音信中依然不离不弃,各自闯过艰难困苦的岁月,相守五年,坚守爱情誓言和信念,确实令人唏嘘。其间发生的变故和悲欢几乎等同于一场生离死别,可是他们彼此相信,彼此等候,最终重逢且大圆满,修成正果。这部小说被有关文学专家赞誉为当代的“庐山恋”,真是实至名归。
小说的女主角谢莲是滨海市一家医院的一名医生,而男主角洪志春是台籍港商驻滨海贸易的一名代表。他们两个因洪志春的表姐吴秀娟求医治疗不孕症而在滨海红光医院相识,可以说是一见钟情。后来在交往过程中,他们发现各自都是抗战老兵的后代,而且又是一对亲如兄弟的抗战老兵的子女。所以爱情的火苗迅速在二人心中燃烧,他们的恋爱关系也理所当然地得到了双方家长的祝福,相信爱情之花终会在一个适当的时节开放。二人以红手绢和阿里山神木作为信物,在双方互动交流的一个特别的日子里,谢莲和洪志春终于初尝了爱情的甜蜜,也因此有了爱情的结晶。
可惜的是,在当时的年代,两岸特殊的社会环境以及人们对婚前行为的保守认识,使得谢莲受到了来自工作单位领导和同事的嫉妒和打压,她先是失去了心爱的工作,后也因此造成了谢莲同时失去了父母双亲。而在二老后事处理的过程中,洪志春接到了港商老板的通知,要他带队航海到非洲执行一项贸易任务。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在谢莲姑姑的支持下,决定等洪志春贸易远航归来之后再举行结婚大典。于是二人就此含泪分别。
洪志春远涉重洋到南非,要途经好望角等航海有危险的地方。而悲伤过度和失去工作的谢莲从此跟随姑姑来到山区的农村,开始过完全和滨海城市不一样的生活。谢莲本想洪志春数月即可回还,谁料竟是一去五年,生死不明,音讯全无。
本小说情节曲折,一波三折。洪志春和谢莲两人在分别后,他们各自的生活都非常艰苦,但苦中有乐的是,他们时时刻刻都用对对方的爱之信念,度过了属于自己的每一天。无论春夏秋冬,无论爱的信息能不能收到,他们每天都执守着爱的诺言,彼此心中涌动着真挚的爱,并用情书的形式表达,正是这一份对爱的执着,信念的力量使他们彼此在艰苦的环境得以活下来,等下去。五年哪,谢莲由大城市的一位白衣天使变成了山村里一位赤脚行医的女子。其间经历了差点难产殒命的危急关头,经历了儿子洪冬吉失而复得的大悲大喜。而洪志春则历经了海啸、海盗、海难、漂流荒岛等可怕的灭顶之灾难。所幸苍天眷顾,经历了五年漫长的等待,洪志春最后克服千难万险生还,有情人最终成眷属。
小说的主要故事情节打动人心,已经够吸引人了,而围绕着故事中心事件还派生出其它人的许多小故事,为丰厚小说中心内容增添了色彩斑斓的光环,增加了暖人的温度。读之,还让我们体悟到了人性的良善和人情的冷漠之间的关系,实在是一部优秀的人间情感剧,充满了时代正能量。
概要了故事的大纲,再来赏析小说构架和行文的精彩之处,实在有万语千言不知从何处落笔之感。本部小说值得我们深思和学习的地方实在太多了,那还是从小说的三要素说起吧。
首先,说说环境因素。这篇小说的选材比较特别,是反映海峡两岸一家亲的主题,讲的是两地人之间交往和交融的故事,是比较新颖和敏感的好题材,这是属于一个大的社会环境。而在故事发生的自然环境上,更有让人欣赏和回味不尽的地方,作者对自然环境几乎采用散文化的写法,增加了这部小说的文学性和耐读性。其中对自然风光和人情的描写并不限于在滨海、香港或者台湾,还在浙江四明山村、在非洲、在好望角、在大洋、在荒岛,所以使得故事特别有看点。 先生是一位非常善于景物描写的作家,文中写到的这些地域、自然风景和人文风情时,描写得总是那么吸人眼球。我仿佛看到了好望角醉人的海浪景色,也似乎看到了浙江四名山区原始村落古朴美丽的自然风光。在大海中,老师写海啸、海盗、海难的多个场景时,是那么的逼真,让你感到身临其境,有激情、有寒栗、有勇气……这些景色的描写,紧扣人物的刻画和心理描写,令人由衷赞叹。
其次,再来说说情节。一篇小说成功的最关键的因素就是情节,情节是否曲折恰当,决定了小说的优劣。先生的这篇小说其情节的构架是无懈可击的。小说分为三部分:上篇、中篇和下篇。上篇写的是两个年轻人的相遇相恋和分别;中篇写的是谢莲的山区生活和遭遇,展示了她的坚强、勇敢、善良和执着的个性;下篇写的是两人的重逢,主要是洪志春回忆流落荒岛的非人的一段生活。先生在创作这些故事的时候,有时候集中某主要人物的经历,有时候穿插双方的情感经历和感人至深的用心血凝成的情书,折射出两岸一家亲的有分必合的信念。小说更多的是穿插了主人公周边人物的故事,而这些故事从来不会有闲笔,而是字字珠玑,故事的曲折全部用来突出主人公的心理、思想、行为和生活,使得整个故事跌宕起伏,波澜壮阔,仿佛就真真切切地发生在读者的面前,记录上世纪80年代的一个值得追忆的故事,所有的人物安排都是那么鲜活而贴切,令人十分信服!
然后,我要着重说说小说的人物这一要素了。这篇小说以谢莲和洪志春的爱情故事为主线,塑造了男女主人公对圣神爱情相知相守的中华传统美德。同样这篇小说也塑造了众多的其他人物。这些人物的出现都是为主人公鲜明的个性而服务的,内中既有善良美丽的好人,也有自私狭隘甚至可恶的坏人。这些好人中有谢莲的老师赵云医生、有谢莲山村的同事齐秀珍,有原来滨海的同事黄明、有洪志春的表姐吴秀娟、表姐夫蒋青、有疼爱谢莲的姑妈、有富起来不忘乡民的土金、有洪志春的同事许冬冬、田耕、有海船上的报务员钱晓蔚、还有淳朴的猎人谢晶平和夫人花芳,还有各位村民以及村长等……而对立面的则有红光医院的李叶、山村土金的老婆陈莉、还有船长宗虎等……这些人物虽是次要人物,但绝不是可有可无的角色,他们的出现衬托出主人翁的真诚和美好形象,对于情节的发展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而且对于展示大千世界的人性美和人情美添设了伏笔,是必不可少的锦上添花。先生在塑造这些人物时,洞察了纷繁世界的各色人物,并把他们的特性一一集中起来,成为了文字创作中的某一类人,这就是所谓的文学典型。瞧,青年医生黄明就是比较突出的一个,他正直、正义、善良,有广博的胸怀和爱心,每次在谢莲有难的时候都能挺身而出,挽救她于危难之中。而他最终的结局也是完美的,他终于得到了自己想要的爱情和亲爱的姑娘。而坏人中的宗虎也是一个比较典型的人物。宗虎是一个自负又自私、冷酷和极端利己的人。他在船行平稳的时候,心中升起杂念猥亵自己同船的员工报务员钱晓蔚,这为宗虎后来在流落荒岛作恶留下了伏笔,后来在荒岛最艰难时很快表现出了他的自私和凶残的真面目,他最终被三个同伴合力置于死地,也是他的罪有应得的下场和死有余辜。先生在这部小说中大手笔地为我们展示了一幅全景式的真实而可感的立体的人性和人情的图画。让我们看到了世界是复杂的,同时也认识到善良和正义一定可以战胜凶残和邪恶,只要我们努力了,世界一定会变得纯净而美好。
最后,我还要特别强调一点,这篇小说比较高明的地方还在于,使用了一个非常特别的文学道具,那就是谢莲给洪志春的一条她精心绣像的红手绢。这条红手绢和洪志春送给谢莲的阿里山神木一样,同属定情信物。而这一条红手绢又有着非同寻常的来历。首先手绢上的绣像是美丽的谢莲,而谢莲像是二人初遇时洪志春随手画出来的。可以说这条红手绢承载的是两个年轻人一见钟情和对美好未来所有的怀想,是两岸一家亲的“彩桥”。所以,这条手绢带在远涉重洋,远离祖国的洪志春身上,代表的含义就是祖国、就是家乡、就是自己心尖上的人。所以,这条手绢无论跟随洪志春遭遇了多少事情,无论其颜色褪去了多少,但永远不褪色的是一份爱的心意和亲和力。所以我觉得小说的这个道具运用得特别巧妙。小说还为这条红手绢安排了一个匪夷所思的半块红手绢离间感情的插曲。这小小红手绢的妙用实在不容小觑,它不仅是小说情物的线索,也是重要的感应所在,由此可见先生构思的高明之处。
读罢这部长篇小说,我沉醉于故事中意犹未尽,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我全身的筋骨和血脉似乎充溢着无限温暖的阳光和汲取着无穷的力量……真的,这是一部多么美好的小说啊,这是一个多么暖情的故事啊!似春风拂面,似细雨荡涤心灵,更似阳光照耀灵魂……
中国的历史证明,久分必合是历史的规律,这也是这部小说所确立的鲜明的主题思想。两岸同根同源、同文同宗,心之相系、情之相融,是血脉相连的一家人。两岸走近、同胞团圆是两岸同胞的共同心愿和福份,没有什么力量能割裂开来。小说就 “两岸一家亲”的这条主线,写出了一个美好的长卷故事,读来扣人心弦,这是一部不可多得的优秀长篇小说,也是建国以来撰写两岸一家亲的一部最好的小说。 这部小说实为两岸一家亲的经典之作,和众多文友及读者一样,我特别期待这部作品可以拍成电视剧搬上荧屏,让更多的读者和观众可以惠享这份特别的两岸情缘。
最后,我想说:因为有爱,所以感动天地;因为有情,所以山高水远。是的:山高割不断情;水淼阻不断爱。让我们祝福爱情,祝福两岸一家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