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新闻中心 崮乡探奇 民间故事 民间歌谣 会展赛事 画说崮乡 岱崮地貌 崮乡风情
崮乡人物 崮乡旅游 崮乡文斋 宗教信仰 红色经典 崮乡美食 行业之窗 崮乡春秋 崮乡小荷
沂蒙崮乡门户网站欢迎您的光临! 采撷崮乡风情 繁荣地方文化 宣传大美沂蒙
  
当前位置:   首页  >>>  崮乡风情 
漫话榆树
 

◇石鑫

    崮文化网 榆树是一种很有“文化”的树,可谓大雅大俗。

    榆树果实形圆薄如钱币,还如古钱般成串,果实故名榆钱,树木称为榆钱树。为何称为榆树却没有一致的说法,本文尝试从造字上探源,《说文解字》中释:“俞,空中木为舟也。”意思是说俞字为象形字,取挖空树干的独木舟之象为俞。后来经常用来造独木舟的树就用“俞”旁加“木”为树,称为“榆树”。

    小学语文中就收录了韩愈《晚春》诗“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同为唐代人,还是状元的施肩吾的《戏咏榆荚》写得更传神:“风吹榆钱落如雨,绕林绕屋来不住。”而“桑榆”本指桑树与榆树。日落时光照桑榆树端,故常用来借指日暮,后来喻人之晚年。王勃《滕王阁序》中的“东隅已逝,桑榆非晚”将桑榆一词发扬光大。边塞多为苦寒之地,因植榆广而称边塞为“榆塞”。因此北方多处还有很多带榆的地名:秦时上郡后称榆林,还有松嫩平原的榆树县、晋中盆地的榆次区等。

    语文课本中还选过现代著名作家刘绍棠的散文《榆钱饭》——“小时候,年年青黄不接春三月,榆钱儿就是穷苦人的救命粮。”而《尔雅》记载,“榆皮荒岁农人食之以当粮,不损人。”可见以榆为粮是从古到前些年的常见现象,这些记载苦涩中又透着庆幸。榆树的适应性很强,北方地区几乎都可以生长,不过它却既普遍又数量不多。恐怕树皮可以当粮吃正是深层原因,我甚至还记得被剥光皮的榆树的惨状,当然这棵树不论多粗壮,也活不了多久了。

    《采榆钱》是王晓岭作词,许镜清作曲,朱晓琳演唱的一首现代歌曲,歌词很接地气:“榆钱饭榆钱儿饭,尝一口永远不忘它——”一下子就能引起人的共鸣。

    榆树的民俗文化也很丰富。因与“余钱”谐音,榆钱树倍受百姓垂青,庭院周围多栽植。尤其是生意人,满怀因家有榆钱树而“余钱”多多的憧憬。“榆木疙瘩”是又一个被普遍使用的民间方言,用来形容不开窍的笨人。古人对榆木疙瘩的恨,源于它实在太坚硬,砍不动、锯不开。如今却因为木质硬而成为做家具的好木材,有“南榉北榆”之说。如今,“榆木疙瘩”更因形状奇特,被用来做盆景。

    榆钱受欢迎还因为它的果实确实是美味。4、5月份,正是春荒的时节,饥饿加深了历代人对榆钱美味的回忆。成串的榆钱挂在枝头,泛着淡白的青色时最好吃。小心地撸下来,揇一口放在嘴里,那种不腻不涩、略甜的味道让人能回味好久。要是盛在篮子里带回去,不论是加作料凉拌,和米一起煮成粥,和上玉米面或白面做成窝头,还是炒成鸡蛋饼,总是相宜,绿色的新鲜味道总能沁人心脾。如今的人们喜欢吃,还因为它有丰富的营养,甚至还有防病保健的功能。

    有“文化”的榆树在不同地方呈现不同形态,有的古树甚至可以高达25米,在贫瘠之地它就适应形势长成灌木状,它自身的这种“能屈能伸”的文化让它广泛地存在,而且没有因为好吃而灭绝。

相关阅读:
网友评论:           当前共有 条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 >>>>
 
温馨提示: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      查看更多评论 >>>>
 
精 采 图 文
  能工巧艺
  根雕奇石
  画说崮乡
  在线商城
 
文 章 搜 索
选择栏目:
关键字:
 
最 新 文 章



Copyright ©2021 All Right Reserved www.hadafdar.com  鲁ICP备14019152号-1  

申明:本站作品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转载!作品本身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法律顾问:山东正诚信律师事务所 王瑞祥律师
商务合作电话:13325088771    QQ:306281381     投稿信箱:chinaguwh@163.com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