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十九世纪以来,沂蒙山区匪患相当严重。
沂蒙山区的土匪,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数量多。仅臭名昭著的土匪头子刘黑七、石增福之类,就有几十人,他们手下匪众,多则上万,少则几千,时而自成一帮,时而联手作恶,时而投靠蒋介石,时而投靠日本人,作恶多端。二、活动范围广。司马寨、杨家寨、艾山、方山等都是他们以盘踞的我点为中心。土匪所到之处,绑票,勒索,抢钱粮财物,是家常便饭,如遇到有反抗的村庄,打开之后,必定是见到男子即杀死,见到年轻女子即行奸污,而后或用刀砍死,或用刺刀挑死刺死,见到老年妇女则带走为他们烧火做饭,对小孩子,则或者摔死,或者扔到井里淹死,甚至用碾压死,或者两手扯撕为两半。投靠日伪军以后,对抗日干部群众,更是施以“活埋”、“活剥皮”、“放天花”、“点天灯”等酷刑,种种罪恶行径,令人发指。而在三七年日军侵犯沂蒙山后,其为非作歹,比之土匪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这种悲惨的人文环境,势必影响到当地的居住习俗。
崮(崮是四周陡峭顶部较平的山,是沂蒙山区特有的一种地貌,现统称为岱崮地貌,是我国第五大造型地貌)近些的村庄,往往在崮顶建起简陋的房屋,全村迁到崮顶吃住。崮顶四周用石块垒成一圈墙,称为“围子”,昼夜有人站岗放哨。
规模较小的村庄,则纷纷建起土圩子,设有四门,建有炮楼,备有土枪土炮,土匪来时,凭借圩墙与土匪作战。
因而,如果到沂蒙山区来,现在仍可见到有些山头上的石围子遗迹,山下平原地区,在六七十年代,许多村庄还可以看出围墙、四门、水沟的痕迹,而现在则以踪迹湮没,看不出来了,唯有年迈老者,尚能对人指出它们的方位,并将出许多当年与土匪作战的细节。
讲述者:王立西 记录者:公维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