崮文化网讯 抗战模范“垛庄四大娘”彭大娘、韩大娘、段大娘、李大娘,真名分别为杨松桂、谢德甫、张新民、吴金凤。这四位大娘先后于1936年至1938年参加革命和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分别担任妇救会长、垛庄乡乡长、副乡长、妇女主任等职。“垛庄四大娘”作为拥军支前的骨干,积极带领和发动群众做军鞋、缝军袜、拆洗缝补军衣棉被、抬担架、救护伤员,筹军粮、搞募捐、送情报,宣传抗日救国思想,动员群众参军参战,踊跃支前,掩护部队和地方干部。她们的英雄事迹在沂蒙崮乡广为流传,激励着广大人民群众的抗战热情。 自从共产党在垛庄建立了党组织和八路军到了垛庄,“四大娘”的家成为了当地和外地抗日革命干部战士的集结地、落脚点,供吃住,胜过家人。1940年,八路军山东抗日游击队第八支队的大批人马到了垛庄,为保证让这些抗日战士吃上饭,“四大娘”同其他干部发动群众做军粮,仅几个小时就把大批煎饼送到了部队。同时把提前做好的500多双鞋交给了部队。有时部队来的人数更多,给养需要量大,而且还要携带,且分属几个部队,她们便组织各村把摊好的煎饼和平时提前准备好鞋衣棉被等支前物资,各按数量及时送到指定地点,从来不误事,保证了部队打胜仗。 1941年冬,日军对沂蒙山抗日根据地实行铁壁合围“大扫荡”,形势严峻、条件异常艰苦,随时都有被捕和牺牲危险。但“四大娘”临危不惧,在群众的掩护下,同当地的党员干部、民兵一起机智勇敢的同敌人战斗,出色的完成了各项支前任务,夺取了反扫荡的胜利。 据粗略统计,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共组织做军衣军鞋2600多双(件)、筹集军粮13万多斤,动员参军230人,救护病员、掩护革命同志200多人次。“最后一把米拿去做军粮,最后一尺布拿去做军鞋,最后一个儿子送去上战场”。“垛庄四大娘”舍小家顾大家,用对党和人民子弟兵的无限忠诚和挚爱,诠释了的沂蒙妇女不畏牺牲、无私奉献的光辉形象。 “垛庄四大娘”之一彭大娘 彭大娘杨松桂,回族,蒙阴县垛庄镇人,1885年生,1938年秋加入中国共产党,曾担任垛庄妇救会长、县参议员、行署参议员。 1936年6月,垛庄成立了乡抗日民主政府。彭大娘的长子彭华庵和戴子元同志先后党支部书记和乡长。 自从八路军到了垛庄,彭大娘的家就成为了抗日干部、战士的落脚点、集结地。有时部队人数多,给养需要量大,还要携带,彭大娘便和乡村干部分工组织各村,将摊好的煎饼数量、时间送到指定地点。八路军被服厂的同志把大量裁剪好的衣料、鞋料送到彭大娘家,彭大娘及时把它分配到群众中去做,每次都按时完成,并从来不出差错。 1940年9月,彭大娘奉命掩护救治一名受伤的八路军战士,为了安全,她把这名战士藏在离家8里路远孟良崮山上的一个山洞里,每天来回给他送饭和治伤。这名战士在她的精心照料下不久后痊愈,彭大娘派人将他送回了部队。1941年11月,日军对沂蒙山区再次进行“大扫荡”。为保护给八路军做好的几百双军鞋,她动员自己的儿媳们除了吃的以外,把所有军鞋被在身上转移到洪山前的一家农户中,保证了这批军鞋的安全。 “提起了彭大娘,人人都夸奖,组织起妇救会坚决把日抗哎,做军鞋,送军粮到前方,战士吃穿有保障,帮助咱八路军多打胜仗”,“八月里秋风凉,遍地青纱帐,八路军主力团开到垛庄哎,彭大娘动员起妇救会,支前忙,吃住给养备妥当,军民齐声赞女英雄大娘。”彭大娘机智勇敢为八路军筹军粮、做军衣军鞋,掩护救治伤员,当交通员,组织群众支前,多次受到部队的褒奖。这是山东抗大分校的陈奋同志和创作了《沂蒙山小调》的阮若珊共同创作的歌曲《歌颂彭大娘》来称颂彭大娘的革命事迹,歌曲共分6段,这是其中的第二和第六段歌词,这首歌曾在当地广为传唱,起到了很好抗日宣传效果。军民歌唱彭大娘,日本鬼子却对她恨之入骨,到处贴出布告,以五百金票悬赏捉拿她和韩大娘,最终阴谋也未得逞。
>>>第1页 >>>第2页
Copyright ©2014 All Right Reserved www.hadafdar.com 鲁ICP备11017629号-1 申明:本站作品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转载!作品本身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法律顾问:山东正诚信律师事务所 王瑞祥律师商务合作电话:13325088771 QQ:306281381 投稿信箱:chinaguwh@163.com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