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岱崮地貌     会展赛事     民间故事     民间歌谣     崮乡风情     崮乡人物     崮乡旅游  
  崮乡文斋     宗教信仰     红色经典     崮乡美食     能工巧艺     根雕奇石     画说崮乡     在线商城     招商引资  
沂蒙崮乡门户网站欢迎您的光临! 采撷崮乡风情 繁荣地方文化 宣传大美沂蒙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首页  >>>  崮乡风情 
一碗榆钱疙瘩汤
 

单玉  

    崮文化网 阳春三月,我们去崮乡看桃花。时至中午,来到山上的一处农家用午餐。
    午餐绿色而简单,目的是为了不浪费。几个时令蔬菜,食材全部就地取材:紫中泛绿的新鲜香椿拌豆腐,柒菜豆沫,水灵灵的红萝卜,苦菜蘸酱,最后端上来的是一盆我从未见过的面疙瘩汤。白白嫩嫩绿格盈盈的,山里人说,这是榆钱疙瘩汤。
    哦,原来是榆钱疙瘩汤。虽从没吃过,但对它却并不陌生。
    有时和母亲聊天,聊到过去,聊到从前,聊到母亲的小时候,母亲总会不经意地说起那饥馑的年代里,生活的艰涩与苦辛。那是那个时代,整个国家、整个民族的不幸与艰辛。母亲说,那时每家人口都不少,每到春天青黄不接的时候,家家户户几乎都没的吃,更别说吃饱,不仅如此,年景不好的时候,甚至饿死人的事也时有发生。母亲说记忆最深的,是姥姥家门口,有一棵枝繁叶茂上百年的老榆树。每到春天,便葳葳蕤蕤,华盖如伞。及至长出温润如玉翠翠的榆钱儿,全村的小孩子就像听到无声的命令一样,来到树下,攀上粗壮的树干,叽叽喳喳采那可以用来裹腹活命的榆钱儿。这个时候,姥姥从不会说什么;有时,她还会在自己上衣的大襟里,兜上一些,颠着小脚,主动给那些没有的人家送去。
    在那些贫瘠的日子里,崮乡家家户户将采来的榆钱洗净,掺上玉米面或高粱面(那个年代白面是稀有的),就可以贴榆钱饼、蒸榆钱窝窝或榆钱糕了。最简单实惠的,就是添上一锅水烧开后,先搅进之前就已拌匀的玉米面或高粱面,等水滚几个滚后,面疙瘩熟得差不多了,再将洗净的榆钱儿撒入锅里,打个滚,一锅金黄凝翠或绿浸绛紫的榆钱面疙瘩汤就做好了。每人盛一碗吃到嘴边,就是那个时候不可多得的美味佳肴了。尤其对于牙口不好的老人和婴幼儿来说,那简直算得上是奢侈的流质营养品了。每做了这样的汤,姥姥总是先给老爷爷老奶奶端去,然后才给孩子们盛。即使是稀稀的一碗,身为长姐的母亲也不舍得喝,而是让姥姥喂小姨小舅他们。
    每每说到这一切,唏嘘不已的母亲最后总是像自言自语,又像是说给我听:现在,日子好了,生活好了,想吃什么有什么。可现在的人,咋就不知足!不知道吃什么好了呢?没过过苦日子,更不知道节约粮食稀罕粮食哟!
    是啊!随着岁月的变换,时代的变迁,人们的生活条件越来越好。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有了极大的提高。物质极大丰富,所有的吃不饱、吃野菜树叶、凭票凭证供应的时代,皆一去不返。然而,今天,富裕了的人们,却仿佛忘记了昨日,忘记了往昔,铺张浪费的现象极为严重。仅餐桌上浪费的粮食,一年就超过两千亿元,被倒掉的食物相当于两亿多人一年的口粮。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我们国家至今还有一亿多农村贫困家庭,几千万城市贫困人口以及其他为数众多的困难群众。因此,这种餐桌上的浪费实在应该杜绝。让“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浪费可耻,节约光荣”成为共识,深入每一个人的内心。倡导“不剩菜,不剩饭”的理念,大力提倡并推行“光盘行动”,让“光盘行动”从每一个人做起,每一顿饭做起,让不剩饭菜成为一种习惯,节约粮食成为一种美德。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在吃饭的时候摈弃讲排场、摆阔气、好面子的陋习,每个人依据自己的饭量去“量身定做”,吃多少,点餐的时候就点多少。如果实在吃不完,也要打包。打包没什么丢人的。记得当年英国女王铁娘子撒切尔夫人来京访华时,用餐完毕饭菜有剩余都亲自打包。女王且如此,那么,何况我们芸芸众生平民百姓呢?!
    俗话说,“成由节俭败由奢”。奢华奢侈奢靡,从小处说,会毁坏一个人的一生;从大处说,会毁掉江山社稷一个国家。这并非危言耸听,亦非小题大做。众所周知,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创业容易守业难。“千里一堤,毁于一穴”,历史上这样的例子,枚不胜举。因此,我们要大力弘扬厉行节约,杜绝铺张浪费,“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一丝一缕恒念物力维艰”。文明节俭,不仅仅是停留在口号上,更重要的是要贯穿落实到日常生活中。那么,就让我们从小小餐桌开始——不剩饭,不剩菜,文明餐桌,从我做起,从节约每一粒粮食,珍惜每一颗果蔬开始,让我们将“文明餐桌行动”进行到底。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春日寂静的夜里,走笔至此,耳边依稀飘来这隐隐约约稚嫩清脆的童声……愿这千百年前流传下来的殷殷辞句,不仅仅,不仅仅是从孩子们的口中朗朗诵出,而是,而是让这雨润万物般的文字,永远润泽着他们的心灵,且一代一代,永永远远地润泽下去……
    窗前树影婆娑,桃花著月,倚栏不语。我又想起了崮乡那碗晶莹如玉映翡翠的榆钱疙瘩汤……
    母亲,哪天,女儿亲手给您做一碗,只是,我们是把它当作原生态的绿色无公害的山珍,来享。好么?

    崮文化网独家稿件 转载必究

 

 

相关阅读:
网友评论:           当前共有 条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 >>>>
 
温馨提示: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      查看更多评论 >>>>
 
精 采 图 文
  能工巧艺
  根雕奇石
  画说崮乡
  在线商城
 
文 章 搜 索
选择栏目:
关键字:
 
最 新 文 章



Copyright ©2014 All Right Reserved www.hadafdar.com  鲁ICP备14019152号-1  

申明:本站作品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转载!作品本身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法律顾问:山东正诚信律师事务所 王瑞祥律师
商务合作电话:13325088771    QQ:306281381     投稿信箱:chinaguwh@163.com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