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新闻中心 崮乡探奇 民间故事 民间歌谣 会展赛事 首页视频 新闻中心 岱崮地貌
崮乡风情 崮乡人物 崮乡旅游 崮乡文斋 书画天地 红色经典 崮乡美食 能工巧艺 画说崮乡
在线商城 崮乡春秋 崮乡小荷
沂蒙崮乡门户网站欢迎您的光临! 采撷崮乡风情 繁荣地方文化 宣传大美沂蒙
  
当前位置:   首页  >>>  崮乡人物 
明代著名文学家、诗人公鼐  
 

     公鼐(1558~1626)字孝与,号周庭,明蒙阴县人。明代著名文学家、诗人。曾任翰林院编修、礼部侍郎等职,死后追赠礼部尚书,谥“文介”。

     公鼐出生于明朝后期的一个声势显赫的“阁馆世家”,从其高祖父公勉仁始至公鼐蝉联五世进士,他们代代长于文学,均有诗文集传世,成为明代江北不可多见的文学世家,特别是公鼎及其父公家臣“父子同入翰,修国史,大不易也”。据《公氏家谱》载,蒙阴公氏的远祖,可追溯到元末的公海。公氏家族是元朝世袭军户。明朝建立后,因公海是元朝将领,被遣送到辽东金州戍边。当时规定,戍边者年过四十,才允许儿子代还。公海有四子,只有最小的儿子公守敬独自冒险越海,代父从军。公守敬子公先先十五岁时,听说父亲在辽东,思念不已,终于渡海寻亲,在当时传为佳话。后来以“孝行”受到荐举,担任广宗县县丞,从此公氏从“军籍”登上了仕途。公先先的孙子公恕考中贡生,担任河南固始县县丞,后被封为御史。而公氏成为江北声名显赫的文学世家,还是从公先先的曾孙、公鼐的高祖父公勉仁开始,也就是“五世进士”的“第一世”。公勉仁,号西埠,字尚德。1490年(明孝宗弘治三年)中进士,授“行人”,升江西道监察御史、太仆寺少卿。明武宗正德初年,因得罪宦官刘瑾,被降为四川布政司参议,因剿蜀寇有功,又升为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巡抚大同,在边十年,边陲无警。后因为母守葬归里,三年后起用,巡抚郧阳,未到任即逝。在蒙阴野店镇上东门村,原建有都宪石坊1座,即公勉仁的石坊。著有《东山集》,现仅存清《蒙阴县志》中记载的《舟中野望》七律一首。 公鼐的曾祖父公跻奎是公勉仁侄,公景仁之子,原名志厚,号中山,1535年(明嘉靖十四年)中进士,初授工部郎中,出守山西潞安,升湖广副使,后调广西,讨平反叛有功。著有《中岩诗草》行世,今天尚能读到他吟咏“蒙阴八景”的律诗八首。公跻奎有五子,长子公一载曾任兴济知县,是公鼐的祖父,三子公一扬1559年(明嘉靖三十八年)中进士,是“五世进士”的“第三世”,初授大理寺评事,迁河南裕州知州,仕至工部郎中。著有《闲音集》,其《秋夜弹琴》、《卜筑》二首及《蒙阴八景》等诗尚能找到。公一扬去世后,公氏家族呈请批准,在蒙阴县署右边为其修筑石坊一座,号“荣世坊”,现因社会动荡早已踪迹全无。公鼐的父亲公家臣,字共甫,号东塘,是公跻奎的长孙,公一载的长子,于1571年(隆庆五年)中进士,初选翰林院庶吉士,授编修,后任会典纂修官,负责校阅《世宗实录》,1577年(万历五年) ,由于他主持正义,不苟异同,受到当权者张居正的嫉恨而被贬官,降为泽州判官,移官至广平司理、南京户部主事,1583年(万历十一年)卒于滁州,终年五十一岁,后赠礼部左侍郎。公鼐的弟弟公  ,字敬与,号浮来,1597年(万历二十五年)中举人,官至工部屯田司主事,清《蒙阴县志》载:“天性英敏,走笔千言,博学善书,名垂京师”。著有传奇(剧本)《千金裘》、诗文辑《小东园集》三十卷,今搜集到的诗文仅有七十篇左右。

     公氏家族的集大成者,当推公鼐, 他也是在文学上最有成就的一位。清《蒙阴县志》载:“生有异才,龆龄能诗,读书一目即记,载籍靡不腹笥之。弱冠文名炳著海内,直指毛公试而奇之,升蒙阴为‘中邑’”、 “著有《问次斋集》一百卷行世。”由于公鼐的特异慧敏,主持科举考试的官吏都为之惊异、钦佩,因而把蒙阴由“小邑”升为“中邑”,每届蒙阴得以增加五、六个秀才名额,这在历史上十分罕见。对于公鼐的文学成就,明史学家、文学家焦竑,曾参加纂修明史的清著名学者朱彝尊给予了极高评价。据王重民《中国善本书提要补遗》载,公鼐所著的《问次斋稿》三十一卷,为明万历刻本,藏于美国国会图书馆,国内版本的《问次斋集》则毁于战乱。1969年, 蒙阴县在进行地名普查时,在桃墟镇前城子村发现了公鼐二十九代孙公丕轩珍藏的《问次斋稿》手抄本,全书20多万字,收有公鼐文4篇,诗歌2015首。1998年,齐鲁书社影印出版发行了该书。

     公鼐一生经历坎坷,饱受磨难。虽然才华横溢,但科举、仕途并不平坦。1571年(明隆庆五年),在他十四岁时,其父公家臣考中进士,不久被授为翰林院编修,公鼐即随父入京读书。父亲的言传身教和翰苑文英的指点熏陶,使他学业日臻精深,十六岁时写下的七律《拟秋怀》已颇显大家风范了。但是好景不长,1577年(万历五年),在他刚满二十岁时,公家臣因触怒张居正而贬官,他只好重新回到故乡蒙阴,从二十岁至四十岁的二十年中,他忍受着父亲遭迫害,继而去世的打击,同时自己的科名亦不得意,直至1597年四十岁时,才考中举人。

     1601年(万历二十九年),公鼐考中进士时,已经四十四岁,选为翰林院庶吉士,授编修,后迁国子监司业,累官至左春坊左谕德,为东宫讲官,职责给诸皇子当老师。当时皇宫争权夺势的斗争错综复杂,前前后后发生了几次争夺皇位的斗争。身为太子首席侍从官的公鼐成为“后党”“阉党”的眼中针,动辄得咎,处境十分困难,在考中进士7年后,公鼐不得不“引疾归”。1619年,太子朱常洛即位,是为光宗,公鼐又被召回京师,拜为国子监祭酒。光宗对自己的老师公鼐极为器重,曾亲书“理学名臣”四字的匾额,挂在他的府门。“国有大事,公卿咸就裁”。嘉宗朱由校即位后,对公鼐仍很器重,以“两代帝师”视之。公鼐被封为礼部右侍郎、詹事府詹事。在帝党、后党、宦官、朝臣的斗争中,公鼐不愿陷入相互攻讦的党派斗争,又不允许宦官魏忠贤诬陷忠良,为纠正魏忠贤等人散布的流言蜚语,他愤然上书熹宗,要求由他主持编纂《光宗实录》,秉笔直书光宗政绩和宫闱中委曲隐秘之事,“存其真不存其伪”,“以成一朝信史。”熹宗没有批准他的建议。1621年( 天启元年),公鼐看到改元后不到半年,御史因进言而受到责罚的有十几人,连续两次上疏,对皇帝及辅臣加以规劝。但是此时的熹宗已被宦官魏忠贤操纵,公鼎得到的是“谯责”、“忏旨”。公鼐对专权乱政的魏忠贤之流深恶痛绝,加之编纂《光宗实录》一事触怒魏忠贤,“群小恶其害已,尽力打击”,公鼐自感势单力薄,又不肯趋炎附势,不得不再一次“引疾归”,从此脱离了仕途。公鼐为官期间,不畏权贵,敢斗邪恶,清正廉洁,体恤民情,与宦官魏忠贤进行了不懈斗争,为人民做了不少好事。清《蒙阴县志》载,1615年(万历四十三年),山东大饥,此时已赋闲在家的公鼐上书请求赈济,得到允许, “一路赖以全活”。崇祯帝后来在祭文中也提到此事,褒扬他“仁殚乡闾”。

     公鼐“引疾归”五年后,又受到“李三才事”的牵连。李三才原任右佥都御史,巡抚凤阳诸府,曾上表陈述“东林不负国家”,为反对东林党者所嫉恨,后因御史刘光复弹劾诬陷而被落职为民。1621年3月( 元启元年),后金攻占沈阳、辽阳。公鼎出于公心,认为封疆大吏在远方, 李三才具有将才谋略,且居京师附近,可朝发夕至,极力主张起用。1625年( 天启五年),魏忠贤残害东林党人,时已去世的李三才被追夺诰命,御史叶有声又旧事重提,“追论鼐与三才有姻”,曾对李三才徇私妄荐。公鼐遂被免去官职,不久病死在故乡蒙阴,终年六十九岁。思宗即位后,公鼐得到平反更正,追封为礼部尚书,谥文介。在蒙阴县城县署后街,思宗敕命建造了“五世进士  父子翰林”石坊一座。石坊高大壮观,坊上浮雕的人物、花卉、珍禽异兽,栩栩如生,名闻遐迩。该坊北面石刻“五世进士”,南面石刻“父子翰林”。此坊于1961年因建筑工程被毁。

     公鼐勤奋的一生,留下了大量的诗文。他工于文词,尤善诗,在文学上的成就,主要表现在诗歌的创作上。公鼐在诗歌创作方面堪称全才,他的诗歌体裁非常全面,有古乐府、古诗、律诗,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各种体式他都得心应手,而且善于运用排比、夸张、拟人等艺术手法。公鼐的诗,涉及到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个方面。复杂的政治斗争,人民群众的疾苦,祖国的壮丽山河都在诗歌中得到体现,充分反映了他的政治见地和文学思想。

     出处:蒙阴县史志办

  

相关阅读:
网友评论:           当前共有 条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 >>>>
 
温馨提示: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      查看更多评论 >>>>
 
精 采 图 文
  能工巧艺
  根雕奇石
  画说崮乡
  在线商城
 
文 章 搜 索
选择栏目:
关键字:
 
最 新 文 章



Copyright ©2024 All Right Reserved www.hadafdar.com  鲁ICP备14019152号-1  

申明:本站作品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转载!作品本身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法律顾问:山东正诚信律师事务所 王瑞祥律师
商务合作电话:13325088771    QQ:306281381     投稿信箱:chinaguwh@163.com